第1章

国术馆 作者:徐皓峰

类型:国术武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武求道的“武道小说”开山之作。运用魔幻现实生义手法写就。讲述一个当代失意官僚的儿子在非武侠时代练就绝世武功。经历了都市的各色生活和父辈的历史迷宫。最终以上古的方式飞往冥王星。全书戏剧性强、情节幽默,是武侠小说进入当代生活的转轨之作,以令人狂笑的幽默演唱传统文化的挽歌。著名作家莫言先生亲题书名并给予评语——“高术不可妄用”。

作者的第一本书《逝去的武林》曾在武术专业杂志《武魂》连载,未出书即已轰动国内外武术界,出版后影响更为深远,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梁文道主持的《开卷八分钟》及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为其做了节目或进行了推荐。

作者的第二本书《道士下山》在武侠小说界树立起“硬派武侠”的名号,让武侠进入了民国时代(此前的武侠小说故事多发生在古代),并以事件所出有据、武打真实专业、行文富于意境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某些章节被看作专业武术资料。在多家武术同站转载。

序一 君子皓峰

「徐瑛」

皓峰请我给他的小说《国术馆》写个序,犹豫了许久也没敢答应。

一是我的学识与名气都不够作序的资格,二是导读的文章我从来不敢作,因为要作导读,必要对所导读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感悟方能说出一二三来,对读书不求甚解的我来说,这是断断做不到的。然而,皓峰却认定了我是写序的合适人选,原因很简单,他视我为知音,以为我懂他的文字。

如此抬举我,拒之委实不恭,而导读的文章又不能作,那便只好勉为其难地写点别的什么了。

我与皓峰相识于一次剧本合作,我的朋友王静萍介绍了皓峰,说他写过不少作品,包括影视剧和小说以及一些文艺评论,是位才子。

听起来是不错的编剧人选,但为慎重起见,我还是提出来希望能先看看他写的东西。

说实在话,对一个已经颇有成就的写家来说,我的这个要求多少有点过分,若碰上一个心胸不够开阔的人,很可能会把我的要求看作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示而一口回绝,然而皓峰很快便把他的一篇小说和一个电影剧本发给了我,且随作品附了一封请批评指正的短信。

客套也好,谦虚也罢,多少让我感到有点意外。

两部作品的主角都是活在当下的小人物,语言机智,人物鲜活,情节生动有趣,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于是,在我的想象中,作者当属聪明外露、能说会道的人物,已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了。

因此,当书呆子模样的皓峰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是真的不敢相信他便是那小说和剧本的作者。非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甚至在生人面前还腼腆得厉害,配上鼻梁上架着的那副眼镜,全然一个从书斋里出来的“非礼莫”先生,实在看不出他有半点幽默感,更勿论睿智与聪慧。怀着以貌取人所带来的疑虑,我们开始了合作。

一周后,他完成了剧本的初稿,坦率地说并不精彩。我知道命题作文不好做,但我同时也以为,作为一个职业写家,应该具备写好命题作文的能力。我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也没跟他客气,一口气谈了一大堆修改意见,丝毫也没顾及他的感受。在我侃侃而谈的过程中,他多在作记录,连头也很少抬,始终不与我争论,也不作半点辩解,最后说了一句“我再改一稿试试”,背着电脑包就走了。

过了一周,修改稿发到了我的信箱里,一口气读完,随即用手机给他发了一个短信:“读了,不错!”很快他便回复:“太好了!终于达到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仿佛真切地看到了一张儿童才有的灿烂笑脸。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跟不少年轻的编剧打过交道,他们都很聪明,但像皓峰这样单纯、谦逊同时感悟能力又很强的写家,除了皓峰之外,我真还没有碰到第二个。

遗憾的是,几经波折,我们大家最终都被一个尚未出道的小年轻给忽悠了,剧本未能投拍,其中皓峰付出最多,我想自然他也最郁闷。

王静萍作为这件事的张罗者,觉得自己做了忽悠者的帮手,因此执意要请大家吃顿饭以示歉意。席间我说,赶上了,那就认倒霉吧,权当是一个经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对写家来说,这经历也未尝不是创作素材的积累。皓峰很以我的话为然,并且认真地说他收获很大,而最大的收获便是结识了我和王静萍这样坦诚的朋友。他清澈透明的眼神告诉我,他说这番话,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由是我断言他将来必有大成就,不仅因为他的才华与勤奋,更因为他的人品道德。

《国术馆》这部小说充分展露了皓峰的文风,以喜剧的方式刻画具有悲剧色彩的小人物,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嬉笑怒骂,他的黑色幽默,归结到阅读者笑着哭的阅读经历,俱是那情怀的最好注释。读他的文字,最让我感动的也正在这里。

能作出让人笑着哭的文章来,需要智慧,更需要菩萨心肠。

这是真正的大才华,非虚怀若谷敏感人生的谦谦君子不能够具备。在当今这个浮躁喧嚣的尘世里,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君子,已是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了。

在我的眼里,皓峰便是一个这样的稀有动物。

2008年8月2日

(本文作者系著名编剧,代表作有戏剧《刺客》等。)

序二 夜读《国术馆》

「欢乐宋」

和上一次不同,皓峰兄这本新作我不是一口气读完的,而是用了两口气——因为内力不济,我中间睡了一觉,补补真气。读这部幽默小说时,我大笑不已,真气狂泄,这种状态堪称习武之忌。看来我不是把国术发扬光大的料儿,至今连鲤鱼打挺都不灵。

说到练武,我自幼就有此夙愿。那时候许多同龄人受了欺负之后都扬言要去少林寺,学成一身功夫之后报仇雪恨。可真正混进少林寺出家当和尚的不多,这或许是我们少年时期不可企及的梦想。

一些对武术有着强烈向往的人,走进了形形色色打着少林招牌的野鸡武校。后来我混进小知识分子行列,经常从报刊上看到有人刚从武校毕业就因为打架斗殴被送进监狱的新闻。以前很替他们惋惜,读了皓峰兄的小说之后,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这些人是到监狱“深造”了,不知道该不该为他们高兴,因为我害怕腥风血雨的生活。

在武术方面,皓峰兄有家学渊源,读了他这部神奇的小说,我很难相信他不会武功。和皓峰兄餐叙的时候,我却从未发现他有骨骼清奇之处。武侠小说里常讲,练武之人练到一定程度,太阳穴会鼓起。我认识一位长得很像普京的练家子朋友,我眼拙,也没发现他太阳穴有什么特别,只知道他收了一些徒弟,还投身建筑行业挣了一些钱。这位朋友是个生意人,皓峰兄则是个文化人,隐在影视界,他们都深藏不露。我想,不论是练武、经商,还是投身文化领域,都是为了在社会上生存。

少数人悟到尘世嚣嚣,万缘皆空,想躲到清净之所寻求解脱,但又有几人能摆脱欲望的引诱和折磨呢?清醒的自我意识是痛苦之源,于是有了和尚还俗、道士下山,纵有武功护体,依然险象环生,因为人类社会本就充满罪恶和险恶,或许我们已经身处佛家所言的“末法时代”,草木都能杀人。佛陀也好,上帝也罢,都对人类很失望。

精通佛法的皓峰兄学过美术,他心中“末法时代”的恐怖画卷,已经一笔一笔地画到小说里。我推测,和许多大彻大悟的高人一样,他对世界的态度是绝望的。皓峰兄的小说既是武道小说,也是佛理小说,更是黑色幽默的上乘之作。

在他的小说里,主人公都有一个坎坷曲折的成长史,无论他们的武功修炼到何等境界,迎接他们的总是一个荒诞接一个荒诞,在这些荒诞背后,还有一个貌似荒诞但又暗契佛理的逻辑:这个世界如此混蛋,所以真的黑色幽默;世界如此黑色幽默,所以真的混蛋——阿弥陀佛,一切都是因果。我们都活在无法摆脱的因果里。

即便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一个轻功蹿起来,总还要有落下来的时候。假如世界真的是一个大粪坑,大家只能变成屎壳郎,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持如是观。

在皓峰兄笔下的江湖世界里,许多人活着是有追求的,可他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练武只是他们扫除障碍的一种手段。障碍永远驱之不尽。

现在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武术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尼采这个疯子说了一辈子胡话,但至少有一句他说对了,大意是:唯有通过艺术,人类才能得到拯救。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列举了五大文学特质和品格,堪称小说艺术的《九阴真经》。卡尔维诺首推的二字要诀便是“轻逸”,练就这一心法,就好比练就了绝世轻功。

我不知道皓峰兄读没读过这本秘籍,但我相信他是个无师自通的天才,否则他的笔法不会如此轻快飘逸,当然,还能随时点人笑穴。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皓峰兄的武功造诣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他的小说很厉害、很艺术。

(本文作者系知名青年作家,“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盟主。)

自序 黄金时代与黑冷天堂

「徐皓峰」

1993年,我放弃绘画,上了大学。大学中有称基督的同学,也有称帝的同学,与我最接近的是一个疾恶如仇的同学。他过得并不好。

一夜他去街头散心,听到街头矗立的一座民工大棚中传出乡音,一攀谈,果然是老乡。

他聊起校园生活的积怨。只要是积怨,民工们听了都会感动。

后半夜,民工们深情地对他说:“住下吧!”

他住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已近中午,大棚中只剩做饭的民工。

做饭民工见他醒了,从大铺上搜出本皱得像一堆海带的书,说:“看吧,很黄!”他是疾恶如仇的人,但感念民工把他们的精神食粮分给他,是拿他当作了自己人。不忍违这番好意,他装模作样地翻了两页,不料一翻就停不下手。

看完后,他跑到书店买了两本。一本他自己留着,一本送给了我。

那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那时王小波还没有成名。

1997年,我大学毕业找工作,找到了王小波《青铜时代——万寿寺》中写过的万寿寺。我被告知:“这条件不好,但你要想生男孩,就到这工作。”我没能接上话,那先生自行解释:“万寿寺是慈禧住过的地方,你想,她要没生出个男孩,历史上能有她什么事?”我下了生男孩的狠心,但也没得到这份工作。

那一年我开始写小说,后来成为《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系列丛书的作者之一,不知不觉已是三辑。

我与王小波的缘分,就是这些了。

今春一位失踪多年的同学来京,说:“我看过你写的小说了,感慨现在还有一个人是懂小说的。”我没被人这么夸过,登时谦虚,说:“你能说出这种话来,说明你也是一个懂的人呀。所以,应该是两个人。”他摆摆手,说:“以前我觉得是两个人,但看完了你的小说,我觉得只剩下我一个了。”他失踪多年,但霸气依旧,所以我们是好朋友。

除了这位同学,还有一位学长,他大我十岁。十年来,他没有住过带洗浴喷头的房子,每次从郊区赶来看我,脖子上的泥都很黑厚。

我问他:“你多久洗一次澡?”

他单指向天,回答:“下雨的时候,就是我洗澡的时候。”妙句,令人开阔。

他写的是比小说更难存活的东西——诗,而他十年来又禁止自己写诗,稍动一点遣词造句的念头,就一阵哆嗦。那他在干什么?

不知道。只好说他在求道。

他的家里没有书,糊墙的报纸上有一个粉笔写的“让”字,问何意,他说是“让他们十年”的缩写,“他们”指的是所有人。

时光是可以用来让的?

这部《国术馆》,是我1997年刚写小说之初,最早一批小说中的一篇。最早一批小说有四篇,两个月内集中写完,除了《国术馆》,其他的在三年内都得以发表,觉得幸运。

下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