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方外:消失的八门 作者:徐公子胜治

惊疲飘册风火爵要,江湖八门展奇技,一门门传承千古的绝学,一处处近在咫尺的城市秘境,现代都市中隐藏的江湖传人,展开生死惊险的奇谋探险!

001、三个故事

故事一:张三年纪不到三十,是一家纺织厂生产线上的技术员。这天他值小夜班,午夜之后才回到宿舍。张三还是单身,一个人住,宿舍在二楼,当他掏出钥匙打开门,屋内忽然走出来一个人。

楼道灯没亮,屋里也没有开灯,张三已经很疲倦了,精神也有些恍惚,他并没有看清对方的样子,只感觉是一个身材和自己差不多的男子。他只是看见了一个朦胧的轮廓,事后回忆,对方的面目是模糊不清的。

张三当时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你是谁?”但对方没有回答,身影很快走下楼、消失在黑暗中,甚至没有脚步声。精神恍惚的张三过了很久才反应过来,他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猜测自己可能是遇到了小偷,但宿舍里又没丢任何东西。

几天后,张三值大夜班时突发心脏病身亡。

故事二:王大妈住在村里,儿女都进城了,这段时间老伴进城看儿子并不在家。这天她去镇上赶集,天擦黑才回来,挎着一篮在集市上买的东西,感觉已经很累了。打开院门走进院子里,却恰好看见一个老太太从堂屋里出来,径直走了出去。

已累得有些迷糊的王大妈问道:“你谁家的呀?”对方并没有回答,王大妈追出院子,但已经看不到对方的身影。当时的光线很暗,王大妈看见的只是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身形轮廓,感觉对方也是一个老太太。

隔天邻里闲谈时,王大妈提起了这件事。邻居老汉提醒她道:“大妹子,你是不是丢魂了呀?”王大妈当时很突兀的说了一句:“我当时看见的应该是我自己。”事后便没有再对人提过此事。

一年后,王大妈赶集时不小心摔倒被人送进医院,几天后病逝。

故事三:范先生和老婆吵架了,老婆赌气回娘家了,这几天他一个人独居,心情不是太好,又和单位的同事起了冲突,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这天下班回家有点晚,他抓着扶手一步步走上单元楼的楼梯时,脑袋感觉很昏沉,眼皮子也直打架。

掏出钥匙打开四楼的房门时,屋里突然走出来一个人,顺着楼梯就下去了。范先生当时有些发懵,本能地以为是老婆回来了,可那人的身形轮廓却不是他老婆,像是一个身材和他自己差不多的男人,他过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范先生差点就报警了,回到家中却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没动过,财物一点都不少。后来他和朋友、同事谈起此事时,逢人便说:“我看到我自己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范先生至今健在。

以上是丁齐在课堂上讲的三个故事,或者说是三个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民间传说。台下一百五十二名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露出饶有兴致的神色。这是一间阶梯大教室,里面坐着来自境湖大学各个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丁齐之所以能将人数算得这么精确,用的是座位排除法,这间能容纳一百八十人的教室几乎快坐满了。

花名册上报名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应到一百六十九人,实到一百五十二人,已经是相当高的满勤率了。这样的大课,老师几乎是不可能挨个点名的。

丁齐讲的是心理学基础。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本科二年级的选修课。两者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侧重点也不一样,针对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教材的很大篇幅侧重于社会心理学。

像这样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很多学生报名只是为了凑够选修学分,同时多少也因为有些好奇,逃课率是非常高的。不少人就算来上课了,也是趴在桌子上补觉,这也是大学校园的常见现象之一。

此刻看着台下的学生,丁齐在暗自苦笑,同时也微有些自得,基本上接近于满勤了,而且没人睡觉。其实对于非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心理学基础选修课,本就不太受校方重视,否则也不会让丁齐这么年轻的一位讲师来授课了。

但丁齐讲得很好,至少很吸引人,眼前的教室就是最好的证明。若是不明情况的人走错了教室、不知道这是什么课,可能会很纳闷,搞不啊清楚台上这位小伙子究竟是在上课还是在讲鬼故事?

讲了这三个故事,见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丁齐光环顾一圈,好似与每个人的视线都有接触,开口道:“同学们,这是在不同时间、全国不同地点流传的民间故事。大家也来自全国各地,我想问一下,有人在家乡听过类似的传闻吗?听过的请举手!”

共有五十七名学生举了手。丁齐这么快就能在心中得出准确的数字,并不是因为他具有某方面的超能力,而是受益于专业技能和职业习惯。

他是学心理学的,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反复接受过各种包括智商之类的心理量表测试,也参与过很多心理测量表的内容设计,对于空间和数字等各种记忆技巧掌握得已经很熟练了。

这个教室他很熟悉,采用矩阵记忆法,几秒钟就得出了准确的数字,然后点了点头道:“很好,大家可以把手放下来了。由于它们只是民间传说,我们不可能对传说中的当事人进行准确的精神评估,但可以先根据传说内容本身,归纳出其中一致性的核心要素。哪位同学愿意发言如果没人举手,我就点名了!”

台下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想尝试的眼神,但是没有人主动举手,这是大学课堂很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在人数众多的大课上。在场人越多,有人就越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况且丁齐给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人感觉还需要再多想一会儿。

丁齐本就打算主动点名的,他想找一名女生回答,几乎是下意识的,他做出打开花名册的动作,实际并没有看,直接叫出了一个有印象的女生名字:“孟蕙语,你来回答一下!”

说完话丁齐抬起头,恰好与孟蕙语的目光对视。孟蕙语就坐在第一排靠中间的位置,是个很漂亮的女生,肤色白皙,秀发齐肩,穿着一件白底色碎花裙,袖口、领口以及衣身上的纹饰是红蓝两色蜡染风格,很有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情,而她本人并非少数民族。

孟蕙语刚才正盯着丁齐看,此刻赶紧站起身低下头显得有些羞涩,伸手理了理额前垂下的留海,调整了一下稍显紧张的呼吸,再抬起头答道:“老师刚才讲的这几个故事中,首先当事人都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

丁齐点了点头道:“嗯,是这样的,还有呢?”

孟蕙语:“事发现场的光线很昏暗,而且没有其他人在场对当事人形成干扰,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因为环境的暗示导致错觉。”

丁齐心中暗道:“这并不是重点。”开口时仍以鼓励与提示的语气道:“这是传说,我们无法判断当事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所说的真假,那么就传说本身,能总结出什么样的一致性规律?”

孟蕙语边想边答道:“按照老师您的提示,最核心的规律有两点。第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在某种情况下看见了自己。第二点是不一致的,张三没有意识到是看见了自己,也没有对别人说过王大妈经人提醒意识到了,只说了一句范先生则是意识到了,跟人说了很多次”

丁齐:“第二点其实也有一致性,你注意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提示到这个程度,答案已呼之欲出,迎着丁齐的目光,孟蕙语微微挺胸,语气也变得清晰与自信:“在这三个故事中,三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看见了自己,可能预示着生命即将终结。而意识到这个情况并将它说出来,说一句就多活一年”

丁齐满意地点头道:“非常好,总结得很到位,谢谢这位孟蕙语同学,你可以坐下了。”

孟蕙语坐下后,小丁老师赞许的眼神令她的心情快慰,同时不免又有些紧张了,脸蛋微红,鼻尖也微微冒汗,下意识地低下头,伸出一根手指摸了摸鼻尖。擅长观察微表情的丁齐当然注意到了,心中不知是苦笑还是别的感觉,环顾大教室,也下意识地伸出一根手指扶了扶鼻梁上的镜框。

丁齐并不近视,他的视力非常好,特意戴着这副平光镜,只是为了增添一分儒雅气质。眼镜是女友佳佳帮他挑的,花了八千多,是他这身装扮中最贵的一件。

今天他穿着一件藏蓝色的休闲西装,露出里面裁剪得非常得体、衣料也很高档的衬衫。眼镜、衬衫、腰带据说都是意大利原产,属于同一个很知名的国际品牌,加起来差不多有两万,这还是不含关税的海外代购价。

丁齐能理解为何很多女生提到诸多品牌时如数家珍,但他本人根本就不了解这些,也没有兴趣去深究。据女友佳佳说,她挑的这些还算不上真正的国际大牌中的高档品,顶多是轻奢而已,但确实很能衬托丁齐的气质。

女友挑好了,丁齐直接付款买就可以了,倒也省心。虽然丁齐还在读博士,但他有工作、有还算不错的收入。除了在境湖大学刚刚由助教评升为讲师,他还在境湖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健康中心担任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须注重仪表和形象,给人留的第一印象就要有信任感与亲和力。所以女友这么打扮他,丁齐也是赞同的。

最近听说了一个小道消息,人力资源和社保障部正在编订最新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据说可能会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质的官方认定,不再组织考试发证。丁齐对这个消息是不太相信的,但也认为心理咨询师的认证管理确实应该好好整顿与规范了。

不用照镜子,丁齐也清楚自己的形象以及给人留的印象很不错。尤其是在大学讲坛上,像他这样年轻英俊,既注重仪表又极具亲和风度的男老师,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校园小鲜肉了。很多女生爱上他带的这节大课,恐怕不仅是冲着课程内容来的,有人每次到得都很早,大多都坐在教室的前排,喜欢一边看着他还不时窃窃私语。

正是情窦已开的年纪,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内心的情感需求投射到所欣赏的对象身上,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但丁齐并未因此有什么别的想法。

丁齐环顾教室正打算多加几句点评,却意识到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了。原本他打算找个女生回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答出全部的要点,正好可以由他这个老师来补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也能提升老师的权威形象。

可是孟蕙语开口后,丁齐就一直在进行鼓励和赞许式的提示,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进行“摄入性谈话”时的习惯,不经意间就带到课堂上来了,看来在平时还是要注意不同身份之间的切换与相应行为的自我调整。

丁齐清了清嗓子又说道:“这三个故事并不是我虚构的,而是我的导师、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刘丰教授,在多年前进行社会调查时,从各地搜集的、看似并无关联的社会传闻实例中发现并总结的。

刘丰教授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很多领域成果卓著,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他的足迹遍布各地,深入不同类型的人群,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丁齐居然在大课上公开夸赞起导师来,不吝溢美之词。假如在有心人听来,这是痕迹很露骨的吹捧与恭维,但丁齐的表情和语气都很真诚,他也是真心这么评价导师的。而另一方面,丁齐其实心理也清楚,在这种大课上的言论,假如传到了导师耳中,导师一定会很高兴甚至是欣慰的。

俗话说不要在背后议论人,不是好习惯,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在背后夸赞谁,这比当面的恭维能更令对方高兴,包括导师在内的很多人也不能免俗。而且他的夸赞并非毫无依据,刚才就是引用了导师当年收集的资料与整理的案例,这也表现出了学术上的尊重与敬仰。

拍马屁,也要讲究心理学的。

不动声色、有理有据、语气真诚地夸赞了导师一番后,丁齐此接着说道:“方才那位女同学已经总结了这三个故事中的一致性规律,那么哪位同学能再深入分析一下,为何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出现了有相同核心要素的传闻呢?可以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次我想请一位男生来回答,请大家举手。”

经过方才那一番互动,气氛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而且有了缓冲思考的时间,这次有很多人纷纷举手。丁齐没有再看花名册,直接伸手指向右方道:“第五排那位穿灰色运动服的男生,你叫什么名字,哪个专业的?请你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那名男生站起来,低头看了看桌上的笔记本,语气有些急促地说道:“我叫毕学成,是微电子专业1602班的学生刚才我注意到,在第二个故事中,邻居老汉曾提醒王大妈是不是丢了魂?这就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了。

在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都有丢魂一说。甚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也都有灵魂一旦离开、人就会死亡的说法。

刚才老师讲的民间传闻,实际上就是将这种说法加工成了具体的故事,其中的隐含义就是说,人丢了魂,如果找不回来,很可能就会死。听上去很荒诞,但也有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几乎每个人都能理解。”

毕学成的语速有点快,但语言表达得非常好,思维逻辑很清晰,他一边说还一边看课桌上的笔记本,显然刚才已经做了笔录归纳整理。丁齐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插话道:“那么这三个故事中第二个核心要素,说一句我看到了自己,就能多活一年,这又怎么解释呢?”

毕学成又低头在本子上划着什么,考虑了几秒钟,语气有些不确定地答道:“这是面对未知的恐惧,试图解决内心冲突一种手段。”

丁齐饶有兴致地追问道:“哦,你仔细说说。”

毕学成尝试着总结道:“自古以来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传说,人丢了魂就会死,甚至有些地方的传说更具体,说人在临死前能感觉到自己的魂魄离体,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民间故事。

民间传闻当然不足信,但正因为其神秘难解,很多人的态度是将信将疑,甚至会感到莫名的压力与恐惧。假如它真的发生了,就是个人很难抗拒与解决的问题,但人们又必须要找到一种化解与内心压力的办法。

不论求助神秘仪式还是求助宗教,都是一种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尝试,所以故事在流传中就会发生变化,给了一个看似离奇却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说一句便多活一年,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消除内心中的冲突和不安。”

丁齐:“你的家乡有过这样的传说吗?我注意到,你刚才也举手了。”

毕学成点头道:“是的,我小时候听说过类似的故事,是我父亲单位看门的老大爷讲的。”

对于一个本科二年级纯工科专业学生而言,毕学成的回答几乎可以得满分了,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表达陈述能力都相当不错。丁齐却不禁露出些许促狭的笑容,想起了当年在另一个课堂上的经历。

当年导师刘丰就用同样的事例提问,而丁齐的回答几乎和眼前的毕学成是一样的。如今身份发生了变化,丁齐站在了讲台上,于是他又加了一个当年刘丰老师的题外之问:“那我们回到讨论的源头,民间传说很难考证真伪,如果我们假定这三个故事都曾以某种形式发生过,至少第一个要素看见了自己是真的,你又怎么分析呢?”

毕学成答道:“还是刚才的观点,自古以来都有这样的传说,可能是封建迷信,也可能是出于对生命、对和灵魂关系的思考,所以人们加工出了这样的故事。”

丁齐摇了摇头:“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提问。你分析了民间故事出现的一种成因,用了相对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这是合理的。但是在我们不能真正确定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事件本身最直接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真的看见了自己。”

毕学成微微一愣:“真的看见了?”

丁齐:“我不是说事实一定会是这样,但不能排除这种最直接的可能,这不是做社会调查和现象分析的科学态度。”

毕学成情不自禁地反诘道:“这不合常理啊!”

丁齐仍然面带微笑,酷似导师刘丰当年的笑容:“要么是因为错觉或幻觉,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是真的看见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对个体来说需要做精神分析,对于群体来说,就要群体心理分析。”

毕学成却有点钻牛角尖了,又反过来追问道:“假如是错觉和幻觉,又怎么能算真的看见?”

丁齐感觉到讨论有点跑偏了,但仍然很耐心地解释道:“我说的真,是心理学角度的真。错觉不算,因为当事人能意识到自己错了。

但是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当事人的感官是真的看见了所对应的事物。要分辨这种现象,就要看主观体验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

假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身份的人都有过这种主观体验,我们就要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比如说是受到了社会文化背景的暗示等等。

毕学成同学,你回答得非常好了,现在请坐我再做个跟刚才一样的调查,在座的哪位同学曾听说过或者能想起来,与这三个故事一样的民间传闻,请再举一次手。”

这次举手的人几乎是上次的一倍,丁齐在讲台上看着大家的各种反应,其实心里很清楚,有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听说过类似的传闻,但其中有不少人也不是故意要撒谎。

有人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无知”有人可能是见身边的人举手了,犹犹豫豫地也举起了手更多的人是自认为回忆起类似的传闻,但这并非是真实的记忆。

丁齐做了个手势道:“非常好,刚才是五十七人举手,现在是一百零二人举手。大家可以把手放下来了,现在把课本打开,翻到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七节,社会影响中的从众、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

002、人生的财富

下课后,丁齐走出西大门,前往境湖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今天下午四点二十,已有求助者预约了心理咨询。想到那位有些偏执与难缠的求助者,丁齐不禁苦笑,他随即就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心态不对,又调节呼吸并做了一番自我调整。

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具备专业的心理素质,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真诚的态度去接纳求助者,假如自己就有排斥心理,又怎可能避免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产生阻抗情绪呢?

恰在这时,侧后方有个很好听的女声道:“小丁老师,这么巧!您这是去哪里呀?”扭头一看,正是刚在课堂上回答过问题的孟蕙语。

学校西门外是各大快递公司的收发点,还有不少美食摊位、好几家主要经营钟点房的快捷酒店,学生下课后来到这里的很多。但看孟蕙语的样子显然不是恰好偶遇,她此刻虽已放慢了脚步,但呼吸还有些急促,看脸色明显有体温升高的迹象,就算刚才没有一路小跑,也是快步追赶了一段时间。

丁齐虽然看出来了,但也没想点破,微笑着答道:“真巧,你出来取快递呀?我去心理健康中心,下午还有一个预约。”

孟蕙语:“小丁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我们宿舍的女生都爱听呢!还有您的个子有多高呀?”

这话问得太突兀,前言后语缺乏逻辑联系,一点都不挨着,但也不能说她的思维散乱或者给一个“破裂性思维”的诊断。只能说明她表面上故作镇定,其实心里很紧张,而且问的是一个很感兴趣的话题,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了。

丁齐不紧不慢地答道:“也不算高,只有一米七八。”

“已经是很标准的型男啦”,孟蕙语尽量调整步幅,与丁齐并肩行走,语气有些害羞的说道:“我们宿舍有好几个女生都对您很感兴趣,想知道您有没有女朋友呢!”

丁齐呵呵一笑:“当然有了,她在北大读硕士一年级,我们打算明年就结婚。”其实他只要回答“有”就可以了,却特意多说了两句。

孟蕙语在掩饰着什么情绪,笑容有点不自然道:“哦,那要恭喜小丁老师了!您还在校医院做心理医生,真是好有才呀!”

丁齐:“确切的说是心理咨询师,我们与咨询对象的关系是求助者与被求助者的关系,而不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这是一句他在日常工作中常说的话。

孟蕙语似是试探道:“我平时也有很多烦心事,有很多问题想不通需要找人开导呢,可不可以也去挂号预约、找小丁老师咨询呢?”

丁齐语气温和,尽量专业地说道:“其实你就算需要做心理咨询,我也不是合适的咨询师,因为我已经是你的任课老师。心理咨询是回避双重身份的,咨询师应该是与你没有其他关系的人。”

孟蕙语掩口笑了:“我就是跟小丁老师开个玩笑,您一次收费六百,我这样的在校学生可消费不起。”

丁齐也笑了:“学校也有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调节,差不多是免费的。”

孟蕙语:“可小丁老师您为什么不是呀?”

丁齐岔开话题,以讲课的语气道:“心理咨询不是安慰开导,也不是教育指导,是应用心理学技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很健康的正常人,只要对现实有正确的认识和反应、对环境有合理的适应与改造能力、有稳定健康的人格,遇到问题通常都能自我调节。这也是人的正常能力,否则的话,这个世界岂不是早就乱套了?”

人们有心理问题是很常见的,也不一定都需要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其实每个人内心中都有困惑有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心理问题。人们通常都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不是吗?

孟蕙语微微低下头道:“说的也是哦,其实绝大部分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去调整心态的。小丁老师一次约谈就收费六百,像我这样有什么事能自己调整好心态的话,那等于省了多少钱啊?”

丁齐也笑了:“那可是省了不少!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其实就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这句话从来都不错。快递点到了,你去取快递吧。”

孟蕙语当然不是来取快递的,但此刻也不得不停下了脚步,做出很萌很可爱的样子招手道:“小丁老师再见!”看着丁齐走远的身影面带笑容,但眼神深处却说不上是失望还是别的情绪。

已经走远的丁齐当然清楚,这位大二女生对他很有好感或者说喜欢他。这种情况本身很正常,但既然意识到了,他就不会去助长这种情绪,也应尽量避免给对方暧昧的暗示。

其实从对方私下场合“小丁老师”这个称呼中就能察觉出一点端倪,这是在潜意识中刻意强调双方的年龄差距并不大,通常应该叫丁老师才对。

丁齐如今还不满二十六周岁,他不仅是在读博士、大学讲师、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他攻读硕士时的专业方向就是精神卫生,导师同样是刘丰。

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严格说起来是两种不同的职业,只是专业领域有交叉与重叠。但在实际执业的中,身份却难免有重叠。不少心理咨询师就是精神科医生出身,或者像丁齐这样仍然身兼精神科医生。

丁齐本科三年级的临床实习,就是从校附属医院的精神科开始的,等到本科毕业时,医院又在原精神科的基础上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他自己选择的职业方向是心理咨询师,导师刘丰也支持这一决定。

当初从校医院科室独立出来的医疗机构,之所以不叫“精神治疗中心”,而叫“心理健康中心”,就是不想让人产生“神经病”或“精神病”之类不太好的联想。虽然“中心”也收治神经症患者与精神性状病人,但业务开拓的新方向就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主要是面对正常人群的。

这是听上去是个很“时髦”或“时尚”的新职业,更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可比精神科医生广泛多了,而且社会形象以及给人的印象也好多了。至于目前的收入嘛,则是不太好说。

丁齐虽然身兼三职,但是只拿一份工资,也就是境湖大学讲师的薪水,他的人事以及劳动关系也都在境湖大学。至于校附属医院的医生以及心理分析师,拿的只是绩效奖金,平时每个月都有一些,年底还有一笔。

这不仅是丁齐一个人的情况,他身边的同事只要人事关系是属于境湖大学教职员工的,几乎都一样。

三年多之前,丁齐本科刚毕业留校任助教的时候,就已经取得了三级咨询师资质了,而且也在校医院的精神科做助理医师了,记得那时每个月的收入扣除七七的费用之后,到手的也就二千。

还不要觉得待遇不好,有的是人愿意和丁齐互换位置,当年的本科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因为这其中有很多隐形的利益。依托境湖大学这个平台、在高校特有的体制内,取得在职学历、各种职称以及资质的评定、搞研究、出成果,都有校外单位难以比拟的优势。

那时他刚刚认识还在读本科二年级的女友佳佳,两人吃饭、逛街、买东西、出去玩,当然主要都是丁齐买单,几乎就是月光族。好在学校给了丁齐一间宿舍,平时也可以吃教工食堂,他自己倒也没什么太大的花销。

丁齐用了两年半时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接着继续攻读在职博士,导师还是刘丰。大约在三个月前,丁齐由助教升为讲师,大约在两个月前,丁齐取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

三年前刚开始从业时,丁齐的咨询费用是每次三百,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健身教练每节私教课的收费,而他的工作是帮助别人保持心理健康。就是在两个月前,他的收费刚刚涨到每次六百。孟蕙语居然了解得这么清楚,肯定是在心理健康中心的站上查看过他的情况。

有人肯定会认为,心理咨询师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咨询费用的提成,很多心理咨询机构确实是这么算的。但校附属医院心理健康中心的绩效奖金,好像并不是完全按咨询费的提成计算,具体是怎么发的,丁齐从来都没有搞清楚过,他也没必要过问。

如今算上大学讲师的工资以及心理健康中心的绩效奖金,他每月到手的已有六千,这还没算年终奖呢。在境湖市这个全国二线、省内一线的大城市中,虽然不算多,但对丁齐而言也不算少了,重要的是趋势一直在稳定地增长中。

本科毕业刚刚三年出头,丁齐的人生道路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无论生活还是职业规划,皆前程似锦,未来充满光明,又像在早已计划好的理想状态下运行,如同钟表中精密的齿轮与齿条。当然了,这一切与导师刘丰的赏识与提携不无关系,而他的女友佳佳就是导师刘丰的女儿。

而另一方面,丁齐也认为这是自己足够优秀与努力的原因,他还要继续努力,让人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踩在精确的步点上。从去年开始,丁齐已经有意识地在攒钱了,就算生活花销足够,也要为将来做筹备。

他在读本科时就已经拿了驾照,但还没有买车,因为暂时用不着,可迟早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买房子。以他眼下的收入,想在境湖大学附近买一套像样的住宅,可能还比较困难,但丁齐相信自己过几年就可以办到,而且不需要向谁伸手求助。

这是一种自信,人对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水平的判断,不可能只着眼于眼下的收入,还包含着对未来的合理增长预期。刘丰教授的女儿佳佳当然不缺房子,但丁齐却打算自己买一套,可能需要部分按揭贷款,最好就在两年后、佳佳硕士毕业之际就搞定。

阳光明媚,心情开朗,丁齐走进了境湖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健康中心,带着谦和的微笑向路过的同事点头打招呼,又一份工作开始了。

003、男人不是好东西

“丁医生,我还是喜欢叫你丁医生。其实我来这里,并不是想改变对男人的看法,主要是想知道,怎么能扭转妈妈对我的看法,不要总逼着我去相亲、处对象?”

说话者是一位青年女子,双肩不是很放松,肘部端着,双手放在两侧的大腿上,两腿并拢,后背没有靠着沙发,说话时头部微微前倾。

这已经是丁齐与这位求助者的第三次咨询谈话,前两次会谈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少与这位求助者明显的阻抗情绪以及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关。

在初次见面的“摄入性会谈”中,丁齐就告诉她,不必叫自己丁医生,因为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并不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可是对方坚持要这么称呼,出于尊重和接纳的原则,丁齐也就由着她了。

所谓摄入性会谈,是咨询师从初次接待自助者开始,通过倾听、提问、反射、引导等技术,确定求助者表面与潜在的目的、找出对方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收集、整理有关的咨询档案信息。而今天这位求助者,已过了摄入性会谈阶段。

丁齐没有露出笑容,但表现得很真诚与专注,以温和耐心的语气道:“我们不仅要改变看法,更要改变做法而且重点不是你母亲,主要是你自己。起初你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只是母亲多事。经过咨询后,你也意识到,内心确实存在冲突,生活中也受到了困扰。说明我们的会谈还是有进展的,对不对?”

说话的同时,丁齐“打开”了一页页记录。不是在茶几上打开的,而是在脑海中打开的,就像笔记本或电脑文档

姓名:刘国男

性别:女

年龄:二十七岁

职业:新媒体行业平面设计师

出生地:本市

文化程度:大学本科

婚姻状况:未婚,无既往婚史。根据其母亲介绍以及本人自述,亦无关系稳定的恋爱史。根据会谈内容判断,迄今应尚无性经历。

问题与初步诊断:求助者坚持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其母对此深感担忧,曾多次给她安排相亲,并劝说她应该找人恋爱结婚。求助者对母亲的唠叨很厌烦,也因此受到了困扰。其母在介绍求助者情况时,曾暗示了对其性取向的担忧。

该求助者看似并非主动求助,而是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来进行心理咨询。但她愿意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问题的尝试方式,连续三次约谈,且后两次都是独自一人主动前来,说明其潜意识中还是有求助的期待,并非表面上的排斥。

其最初自称的目的,并不是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而是以此回避母亲的唠叨,好有一个借口让母亲不再逼她找对象。虽尚未进行染色体异常检查,但初步诊断的结果,求助者并没有倾向。

在一般的女性中,主动的一方通常是性角色认知问题,被动的一方通常是性对象选择问题,而男性则恰恰相反。求助者并没有性角色认知或性对象选择的偏差,她只是坚持认为男人不是好东西,言行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恰恰完全是以女性的认知身份与选择角度。

求助者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其现实处境与受到的困扰有清醒的认知,只是将之视为一种个性。而她的这种个性观念,与周围人群的理念形成冲突,并感受到了困扰,表现了心理活动的协调一致,也符合内向、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

下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