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曹丕:“怎么这个刘晔,净跟大家唱反调啊。大家说说,他错在哪里?”

群臣正要讲话,这时候使者在门外求见,递进来了孙权的求降书。当时曹丕就愣了:“咦,我真的有这么威风吗?一登基为帝,就把孙权吓坏了?赶紧投降了?”

刘晔道:“陛下你快别发神经了,这明摆着刘备已经向东吴进军了,所以孙权才赶紧投降。孙权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我国揍他,二是可以借我国的强大力量威慑刘备。我建议马上出兵,直捣东吴,与刘备联手,先把东吴灭了。我为什么会这么建议呢?这是因为啊,现今天下三分,我国据有十分之八,刘备占了十分之一,东吴又占了十分之一。如果我们取西川,东吴就会过来添乱。如果我们打东吴,刘备也会扯我们后腿。这是因为他们唇齿相依,打掉一个,另一个也活不长。所以赶紧趁这个机会,先搞死一家,剩下的刘备,就势单力孤了。”

曹丕:“老刘,有没有象你这么瞎掰的啊?人家东吴向咱们投降,你反而要打人家。做人要不要这么无耻啊?要不要啊?传旨,接受东吴的投降。”

【6.东吴是个马屁帝国】

东吴向魏国投降,释放了俘虏一名:于禁。

这也是三国时代赫赫有名的战将。但关羽水淹七军,他沦为战俘。后来关羽又被吕蒙摆平,他又被掳到了东吴。孙权外出的时候,故意带着他显摆,当时他正在孙权的车上,不想东吴名士虞翻突然跳出来,大骂道:“于禁,你个俘虏,有什么资格和我们老板同车?你级别够不够啊?快给老子滚下来…”边骂边用鞭子抽于禁,让于禁受尽屈辱。

但更大的屈辱还在后面。于禁回来后,被曹丕发配去监修曹操的墓,却事先在墓室的墙壁上画上了水淹七军的图画。画中关羽威风而立,于禁跪在关羽的脚下。这种羞辱,让于禁心中更是压抑,于是他很快病死了。

一边羞辱于禁,一边派了使者邢贞到东吴去给孙权宣读任命。邢贞到了东吴,孙权在城外的都亭里等候着他。邢贞驱车而入,一边的张昭大怒,斥责道:“小样的邢贞,你懂不懂道理?是不是以为我们东吴就灭不了你是不是?”邢贞心里害怕,急忙从车上下来。这时候中郎将徐奉发现张昭表现得好,获得了孙权的肯首,他也急忙冲上来,大哭曰:“我们不能替老板拼命,让老板舒舒服服,反而让老板跟这个邢贞结盟,我靠,我们对不起老板啊…”

邢贞说:“这马屁拍的。东吴都是些马屁精,这种狗屁国家活不长…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说,江东有这样的将相,他们是不会屈居人下的,嘿嘿,嘿嘿嘿。”

然后孙权派了个叫赵咨的,去魏国那边回礼。赵咨伶牙利齿,狠狠的摆了小曹丕一道。

曹丕问他:“孙权这人,水平如何?”

赵咨:“他聪明、仁厚、有谋略。”

曹丕:“咱们不带这么瞎掰的,你有什么证据?”

赵咨:“他提拨鲁肃、吕蒙是聪明,不杀于禁是仁厚,夺取荆州是谋略。”

曹丕:“他有什么学问吗?”

赵咨:“他是大智慧,不玩小聪明。”

曹丕:“我想摆平你们东吴。”

赵咨:“大国有兵力,小国有防御。”

曹丕:“你拿什么来防御?”

赵咨:“长江就够你们喝一壶的了。”

曹丕:“像你这样水平的,东吴多不多?”

赵咨:“多,太多了,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伶牙利齿的赵咨,说得曹丕哑口无语,取得了外交上的伟大胜利。他兴高采烈的回去,孙权大喜,立即举办了盛大的酒会。酒会上,孙权举起酒杯,充满深情的说:“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我的心里很激动,把酒酹滔滔,心情逐浪高。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喝,今天谁他妈不喝高了,谁不是他娘养的!”

孙权迅速的喝高了。那边有个名士虞翻,他酒精过敏,喝不了酒。孙权走过来,他就假装喝高,趴在地上,等孙权过去,他又坐起来。孙权发现这种情况,勃然大怒,当场就拨出剑来,骂道:“虞翻我丢你二舅母,让你喝你敢不喝,老子今天宰了你。”

不由分说,喝高的孙权,当场要杀虞翻。

虞翻吓傻了。其余诸臣,多数吓傻,少数讨厌虞翻,也假装吓傻。只有一个叫刘基的,从后面把孙权拦腰抱住:“老板不能啊,就算是要杀,你也得等酒醒后杀,要不然这世上的人,说什么的可都有。”

孙权怒道:“滚!人家曹操能杀孔融,我凭什么就不能杀虞翻?”

刘基道:“老板啊,你怎么可以跟曹操这种烂人比啊,要比咱们跟好人比,乖啦,快把刀子放下…”好说歹说,才劝得孙权消火。

晚年的孙权,突然暴露出他的基因缺陷。家族性精神病遗传,不知是从吴才女那里来的,还是潜伏在孙坚的基因中。总之这个小帝国,以后会有大麻烦的。

【7.搞阴谋的天才】

向魏国投降之后,孙权就放下心来,准备和刘备死磕。

孙权这个人,的确有着帝王之才。所谓帝王之才,就是能够找到并驾御最优秀的人才,替他干活。最早的时候,孙权找了个周瑜,替他卖力。周瑜死了,就找鲁肃卖命。鲁肃死了,又找个吕蒙。吕蒙死了,孙权又找了个陆逊。

孙权高就高在,每一次他找来的人,恰好能够克制他的对手。周瑜和鲁肃摆平了曹操,吕蒙摆平了关羽。而这一次,陆逊恰恰是刘备的克星。

刘备老了,全然想不到曹操死了,这世上居然还会有他的克星。他雄心勃勃,挥师而入。先将孙权派来的求和使者,赶得远远的,然后兵入巫县与秭归。

次年,刘备将他的兵力由秭归向猇亭推进。在这两个地方之间,他的军队分驻几十个营盘,排在最前面的与排在最后的一个,相互间距离长达七百里。

刘备对东吴的战争,魏国那边气也不喘的紧盯着,早有探子把刘备的阵图,报到了曹丕的案头上。小曹丕仔细一看,大叫一声:“有没有搞错,这刘备根本就不懂军事,岂有连营七百里还能不失败的?”

怪事啊,曹丕陷入了困惑之中。想当年,我爹说天下英雄使君与爹,可刘备竟然是这种水平,可见我爹的水平,也有点不靠谱。

可他们俩这么差劲的人,怎么还成了天下英雄呢?难道这世上之人,个个皆是弱智白痴?

然后间小曹丕想明白了。没错,实际上,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的军事水平,有是有,但真的不高。但他们都是搞阴谋的天才,谁碰到他们谁吃大亏。阴谋家最大的本事是,他们暗算了你,你还对他们感激涕零,说他们是明君圣主,这就是中国帝王思想绵延不衰的内在奥秘。

原来如此。小曹丕乐了。

连曹丕都知道刘备有麻烦了。东吴那边的百战将军们,就更是按奈住,强烈要求进军,打刘备一个血满头。

这时候,说话算数的是孙权拜的大都督陆逊。一名资历极浅的年轻人。头一年的时候,大家围着陆逊,吵吵闹闹:“打打打,快点打。”陆逊:“咱们不和刘备打,太累。”

史书上说,将领们都认为陆逊怕了刘备,对他心怀怨恨。到了第二年,刘备那边有支几千人的部队,在平地上驻扎,东吴的将领们又急切的叫了起来:“打打打,送上门来的肥肉,这次一定要打。”

陆逊说:“拜托各位爷叔,为什么吴王拜我为都督而不是你们?就是因为我不坚决不打。你们要想打,自己拜个都督再说吧。”

将领们都快要被陆逊气死了,就站在营门前,眼巴巴的看着刘备那支人马,直往肚子里咽口水:“多好的一块大肥肉啊,可这操蛋的都督硬是不敢打。唉,一将无能,气死千军啊。”

就这样怨恨了好多天。忽一日,就见山谷中铠甲闪动,一支八千人的伏兵,因为埋伏了好久好久,也不见吴军来打,被山里的虫子咬得快要疯掉,不得不自己走出来了。看着这支精壮的队伍,东吴的将军们,无不脸上变色。

现在他们才知道,陆逊硬是有水平,早就料到了刘备有埋伏。如果不是陆逊的阻止,吴军们冲上前去,到时候被这支伏兵一围,全都得死光光。

直到这时候,陆逊才说道:“可以动手了。”

【8.这事不怪我】

陆逊整整拖了一年多,才下令对刘备发起攻击。

哇哇哇,一支吴军向刘备的营垒冲了过去。战事很快结束了,冲上去的吴军,一个也没回来,全都横尸荒野。

顿时,刚刚对陆逊产生敬意的将领们,又重新恢复对陆逊的鄙视,说:“你真的不行,这只是白白的牺牲士兵们的生命。”

陆逊笑道:“我的对手,可是刘备啊。刘备何许人也?天下英雄,使君与操啊。不过呢,现在我已经知道如何摆平刘备。”只能用火攻!

刘备和曹操,这两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始终没任何长进。他们的战术始终是停滞的,他们的弱点,始终是那一个。所以摆平他们的法子,从早年的官渡之战起,就没有任何变化。

陆逊将手下将领,分成十几个小队,士兵们人手一捆干柴,闭着眼睛往刘备营垒里冲。刘备的营房,全都是用易燃的树木搭建的,不知刘备为什么舍不得用泥土和石块。这让人疑心,刘备一直在等着别人拿火来烧他。

这个怀疑,应该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刘备的心里,肯定也对平灭东吴抱有重重疑虑。先不要说有多大希望,能够完成这个目标,就算是真的有希望,可这庞大的东吴,资源整合是需要时间的,而魏国铁定不会给他时间,说不定从他屁股后面来一下,他刘备就全都白干了。最好的结果,是替魏国打东吴打下来,最坏的结果,是连带他西蜀也一并灭国了。

正是这种疑虑和担忧,让刘备的心里,充满了矛盾的情结。而这种矛盾的心结落在战术上,就是搭建了极易起火的木制营垒,给了陆逊扬名天下的好机会。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败仗。刘备的四十多座营盘,俱被攻破,多名将领被杀。刘备本人带着一小股人马,疯逃到马鞍山的高地上,陆逊驱赶着吴军,从后面漫山遍野的追来,口口声声只要活捉刘备。

刘备最后剩余的主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借着夜色的掩护,向着西蜀境内逃窜。《江表传》上说,吴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刘备只好以皮盔皮甲为原料,纵火焚烧,烧断了夷陵的山路及栈道,这才逃得一命。而《资治通鉴》却没有采用这个说法,说烧皮盔皮甲的,是沿途的驿站工作人员,为了掩护刘备逃走,他们焚火以阻挡敌军。

西蜀的镇北将军黄权,他掌握着相当雄厚的兵力,没有来得及援助刘备,便被吴军掐断了给养线。黄权无奈,宣布向东吴投降。

驻扎在湖北上庸的孟达,也跟着添乱,投降了魏国。

刘备到达白帝城,检讨此次战役的得失,发表著名军事观点说:“这事不能怪我——此乃天意。”

黄权投降了之后,有人向刘备建议,杀掉黄权的老婆孩子。刘备说:“有没有搞错?这事跟人家没关系,是我连累了黄权,凭什么杀人家老婆孩子啊?”

而东吴那边也有谣言说,刘备已经杀掉了黄权全家。黄权听了,一笑置之,说:“我跟刘备,是推心置腹。他不可能杀我全家的,不信等着瞧好了。”

叛降之将,仍然能够得到如此信任,这就是刘备虽然毛病一大堆,但最吸引人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东吴这边,打了一场大胜仗,将士激动的要哭,纷纷要求穷追刘备,直到把刘备擒获为止。孙权就此事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说:“不好意思,我已经下令撤兵了,眼下的事儿不是捉不捉刘备,而是要在魏国突然袭击之前,布置好防御工作。”

果然,魏国三路大军,趁这功夫入寇,但因为东吴早有防备,没搞出什么名堂,只好退军了。

而直到这时候,孙权才知道,以前陆逊的部将,都不肯听他命令的事情。就问陆逊,这事你为什么不向我报告?陆逊回答:“这些将领,有的是你的心腹,有的是功臣,有的是你得力帮手,都是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就算一时对我有误解,我也应该让自己受点委屈。”

刘备败在后起之秀陆逊之手,虽然嘴巴很硬,说这事不怪他。但心里羞愧,不好意思再返回成都,就躲在白帝城了。这一天刘备正趴在榻上,一个人生闷气,忽报有东吴使者来到。刘备让其进来,问:“啥事啊?”

使者道:“某乃太中大夫郑泉是也,我们老板让我来,跟你商量一下投降的事儿。”

刘备:“谁向谁投降啊?”

使者:“当然是我们东吴,向你们西蜀投降。因为我们老板知道,你们西蜀不象我们东吴,已经投降投习惯了。你们对投降的业务比较生疏,所以这次还是我们投降。”

“哦,”刘备明白了:“投个屁降啊你,不就是来讲和吗?进来吧。”

使者郑泉进来,陪刘备喝酒聊天。聊天过后,刘备也派了一个中太大夫,名叫宗玮,去了东吴见孙权。从此两家达成协议:闹也闹够了,玩也玩累了。搁在刘备这边,不出兵为关羽报仇是说不过去的,但如果真的打败了东吴,对两家来说也不是好事。所以两家的合解,就以这场战事做为一个开端,从此缔结同盟,共同对抗魏国。

处理过这最后的大国策之后,刘备就死了。

【9.你爹不是个玩意儿】

刘备临死前,给儿子阿斗留下了一句话:汝父德薄,勿效之。就这七个字。意思是说,你爹我不是个玩意儿,真的不是,千万不要学我。

同时,刘备专诚把诸葛亮叫到白帝城托孤。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胜过十倍不止,治理一个国家,不成问题。我这个儿子呢,你看他顺眼,就帮着他点,看他不顺眼,干脆你来做皇帝好了。”

刘备一生,很少说伤人的话。但是这次托孤,却对诸葛亮的心理,伤害极大。不仅言语上的伤害,还有行动上的。

托孤者非止诸葛亮一个人,还有另一位大臣李严。刘备提升李严为尚书令兼都护军、镇守永安,分掉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大权。

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当头悲摧的牛,驼着不成气候的阿斗慢慢的爬走。另一条就不好说了,总之比当头悲摧的牛,更悲摧。

但史家却很少责怪刘备,一来刘备这个做法,比之于许多帝王,已经要人道仁善多了。二来诸葛亮也确实是没有辜负刘备的重托。三来呢?三来就是,史家轻易不敢穷究刘备心理中的不洁成份,生恐老百姓跟他没完。

民众需要明君,只有明君圣主,老百姓才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谁敢下毒手毁掉民众心目中的明君,老百姓绝对不跟你客气。

再者,刘备死前是有吩咐的,他吩咐阿斗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不仅要以诸葛亮为师,而且终生要视诸葛亮为父。

够意思了,真的够意思了。那就躹躬尽粹吧,要不要你干什么?

可还没等诸葛亮躹躬尽粹,小小的西蜀,突然爆发了一件超恐怖的血案。

事件就是发生在益州,此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叫正昂,官称太守。可是好端端的,忽然有一天被人发现他横尸官衙,不知是什么人杀死的他。

案子报到诸葛亮这里,诸葛亮犯愁的说:“我这正忙着抄书呢。以前我抄写过申不害、韩非子、管仲的书。先帝刘备吩咐我把这些书给新皇帝阿斗读。可这些书都丢了,不知哪个杀千刀的贼,偷走了我辛辛苦苦抄的书。我还得再抄一份,偏偏这又出了凶杀案,我又不熟悉侦探业务。这样吧,看看有没有待补的官员,让他去益州,捎带脚把这个案子侦破一下。”

新任的太守叫张裔,是成都人。到了益州之后,他立即着手展开刑侦工作。正当他趴在地上仔细的勘查血案现场之时,忽报门外来了一群人,打头的是益州郡的老财主雍闿,年纪好老好老了,带着好多人,抬着几只大箱子。雍闿的身边,是他最得意的徒弟孟获。

张裔惊讶的问:“老雍,你娃这是做什么?”

雍闿笑道:“没啥,就是我新近采购了十几斗玛瑙,质量都是最上好的。我寻思太守你的工作这么忙,应酬这么多,肯定需要这些东西联络感情。官场上的事你张太守不说,我们心里也有数,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拨重用。张太守被提拨了,也是我们益州人民的幸福啊。”

当时张裔心花怒放,假装生气地道:“老雍你来就来呗,还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这不是见外了吗?快点抬进来,别让人看到…”

雍闿命人将大箱子抬进来,打开,就见里边冷嗖嗖,阴森森,全都是刀枪等凶器。雍闿带来的人,抓起长刀架在张裔的颈子上。就听雍闿笑道:“张太守,听说你正在侦破前太守正昂被刺案,有没有这回事啊?”

张裔:“有…你们要干什么?”

雍闿笑道:“不用侦破了,实话告诉你,正昂就是我杀的。”

“你杀的…”张裔脑子已经是一片空白:“为啥呀?”

雍闿笑道:“因为我是潜伏在西蜀的东吴地下特工,刚刚接到上级组织的任务,让我们捉一个俘虏送回去。东吴那边,新发明了许多刑具,想用俘虏试验一下效果有功能。”

倒霉的太守张裔,被捆了手脚,装进箱子里。雍闿的人化妆成客商,将箱子抬到船上,顺风直下,驶向了东吴。

【10.诸葛亮大战特工】

将太守张裔掳走之后,雍闿就占据了南中,派了他最得意的徒弟孟获,深入到边疆的少数民族部落,大肆制造谣言。

孟获说:“乡亲们,父老乡亲们,我是孟获,是你们的知心人。我来是告诉你们,你们的不幸到来了。知道那个谁,诸葛亮吧?就是南阳锄地的那个农民工,他现在巴结刘备,当上了丞相,就要对你们下手了。为什么诸葛亮要对你们下手呢?因为他心眼坏啊,听说你们在山里幸福的生活,他就仇恨你们。所以他派了官员和兵将入山,要强迫你们每家给他上交三百条狗,普通的狗还不成,必须是胸部以上全是乌黑色,胸部以下全是雪白色的。请问你们有三百条长这模样的怪狗吗?另外,诸葛亮还要求你们,每家必须要给他进贡三斗玛瑙,请问你们家有那么多玛瑙吗?对了,还有断木,断木只有咱们山里有,最长的还不到两丈。但诸葛亮让你们每家交出三丈长的断木三千根,你们有这种型号的断木吗?”

当地的少数民族,听了孟获的话,全都吓坏了,说:“这个诸葛亮,真不是个东西,他心眼怎么这么坏哟?你等他来了,不打死他才怪。”

孟获笑道:“我知道你们大家同仇敌忾,但诸葛亮那家伙,也不是容易对付的。你们要听我的话,组织起来,我带领你们,打败诸葛亮。”

事情闹大了,诸葛亮听了很生气,就说:“你等我校对好这份公文,再和你孟获算帐。”

这时候秘书杨顒走进来,对诸葛亮说:“丞相啊,狗看家,牛拉车,厨子炒菜,清洁工打扫家务。每件琐碎的小事,都有具体人来做的,你丞相要腾出精力来,考虑更久长的国家大事。可你连公文抄写、收发校对这些活,都是你自己干。你谁也信不过,不肯放权,只会把自己累跨。”

诸葛亮神色肃穆的站起来,向杨顒行礼,说:“你说得太对了。”

然后诸葛亮坐下来,继续校对公文,改正错别字。

校对完公文之后,诸葛亮提一支劲旅,突入南中。老财主雍闿还在街上演讲,号招人民群众起来搞诸葛亮:“起来,大家起来,诸葛亮他是秋后的蚂蚱,真的蹦挞不了几天了…”演讲尚未结束,诸葛亮的大兵已经到了,雍闿当场被杀。

师傅死了,徒弟孟获很伤心,就集结夷人兵力,来打诸葛亮。

诸葛亮显然对孟获很喜欢,他轻易击败夷兵,逮住孟获,又故意放了他。孟获不忿,再集结兵力回来打,又被诸葛亮逮住。第三次孟获又打回来,再次被捉住,孟获终于踏实了。有本书叫《汉晋春秋》,感觉三擒三纵还不够过瘾,就又给添加了四次。搞到后来连正史《资治通鉴》都跟着瞎抄一气,再加上小说《三国演义》极尽忽悠之能事,结果搞得七擒七纵,俨然已经取代了正史。

七擒也好,三擒也罢,总之是诸葛亮逮到孟获非止一次,却不肯杀他,一定要让他来领导少数人民群众奔小康,这又是何故呢?

这是因为,刘备死前为诸葛亮施了个魔咒,拿诸葛亮和不成气候的曹丕相比。所以诸葛亮一定要北伐,只有找曹丕做对手,才对得起他的谋略和智慧。而蜀国又太小,战争资源短缺,诸葛亮舍不得把哪怕是一点点资源浪费在南疆。成本最低的法子,莫过于以夷治夷。所以诸葛亮选定了年轻的孟获,让他来替自己管理边疆。

因为孟获年轻,这就意味着边疆的权力结构,会长期的保持稳固。而如果委派内地官员的话,来的那些家伙哪个是盏省油的灯?莫不是能捞就捞,能贪就贪,搞到最后天怒人怨,实在是划不来。

收服了孟获,诸葛亮就一边校对公文改错别字,一边指点孟获,教导孟获。有消息说,后来孟获在蜀汉政府中,做官升到了御史中丞,总之是汉化严重。而孟获精训出来的夷兵,因为善于攀登爬山,被诸葛亮带去北伐,成为了一支特种兵,号称飞兵。

南四郡已经摆平了,诸葛亮终于开始了他的北伐之旅。如前所述,那些称雄一时的豪杰们,如刘备,如曹操,如关羽,如张飞,都已经死了。

此后的一段历史,将是诸葛亮一个人的独角戏。

第十六章 壮丽的绝响

【1.阿斗认错了人】

诸葛亮出祁山。历史的聚光灯,此时全都打在了他的身上。

小说《三国演义》为了强化对读者的心理刺激,瞎掰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拜托,这祁山出一次,西蜀不知多少百姓身死家破,战争的成本很高昂,小小的蜀国,根本就出不起次六祁山。

诸葛亮只出了两次祁山,再加上一次北伐,基本上就把蜀国的战争资源消耗光了。在这三次规模性战争状态中,曾有过六次大的战役,所以被人附会成六出祁山。

战争资源消耗光了,也不能怪诸葛亮。这些战争资源就是不拿到战场上来用,也会被阿斗给啃精光。再者说,诸葛亮晚年,一个人能轰轰烈烈的发动六次大战役,这也蛮让人惊讶的。

先看看第一次出祁山的物资准备,诸葛亮准备了十万人的军粮、军服与刀、矛、盾牌、弓箭和箭头。此外,为了战争,他还命令李严移驻江州,让李严专门修筑一座城池。这城池肯定不是李严一个挖土垒砖,多少悲催的老百姓,放着正经日子不让过,被迫出来干这苦力活。

物资有了,连城都修了,诸葛亮坐下来,开始给阿斗写信。这封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出师表》,在信中,诸葛亮以父亲的身份,谆谆教导混帐阿斗,远小人,亲贤臣…但让人惊恐的是,诸葛亮却没有解释清楚什么叫小人,什么又叫贤臣,所以这个出师表感动了不知多少中国人,但谁也没法子照着做。

你根本就不知道何谓贤人,何谓小人,又如何亲之远之?可诸葛亮,他为什么不给小人贤臣,下个精确的定义呢?

事实上,阿斗正是遵从了他的教诲,亲贤臣,远小人。唯一的麻烦,就是阿斗把贤臣和小人弄扭劲了。亲了小人,却远了贤臣,结果搞得这么个蜀国乌烟瘴气,乌七八糟,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

人的自我认知是很主观的。哪怕是再坏再坏的坏蛋,也认为自己是贤臣,别人统统小人。如果不事先界定小人与贤臣的区别,这种远小人亲贤臣就等于白说,甚至比不说还要麻烦。原本阿斗没有分别心,大家一视同仁,突然之间他要在臣子们之间,选择出贤臣和小人来,这岂不是难为死阿斗?

诸葛亮之所以不说,是因为他的智商太高,意识不到笨人的难处。诸葛亮没有说出小人和贤臣的区别,害得阿斗走错了人生之路,这说明诸葛亮只是一个谋略家,不是一个思想家,更不是一个教育家。

【2.帮诸葛亮校对】

要区分小人贤臣也不难。单就看诸葛亮在第一次出祁山的时候和谁联手就知道了。他和谁联手,谁基本上就可以定性为小人。

要知道,虽然魏国那边是篡了汉献帝的位。可蜀汉这边也不是什么正宗,大家都是瞎扯淡,所谓正义与邪恶,在帝王基业这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尽管后世人一厢情愿的把刘备这边定为正宗,但这个定性,对当时的时代,是没有影响的。所以,在那个时代,如果有谁愿意和诸葛亮联手,发动战争,生灵涂炭,则此人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

比如说孟达。孟达这个人,不说品德,单以帝王时代的标准来要求,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他本是早年刘璋的臣子,但却对刘璋不忠,这就已经不是贤臣,距离小人只有一步之遥了。当时刘璋让他和典型的小人法正,去荆州的公安迎接刘备,就跳槽跳到了刘备这边。刘备让他留在荆州,自己带着更小人的法正去了西川。

再后来,关羽被曹操、孙权两家联手搞死,因为孟达援救不力,刘备就恨死了他,认为他是小人。就下令夺了孟达的鼓吹,也就是军乐队,不让孟达享受将军的待遇。孟达很生气,就在刘备兵败陵夷的时候,跳槽去了曹丕那边打工。

先刘璋,再刘备,又跟了曹丕。这样的孟达,百分百不是贤臣。所以诸葛亮给孟达写信,对孟达展开了统战工作。就因为你是小人,才统战你,贤臣统战不成。而正因为孟达人品太差,才能够接受诸葛亮的统战。

史书上说,诸葛亮勾引孟达的书信,写得超级搞笑。信上说:“我每天办公,校对改错,真的好累啊。李严这方面就比我强,他办理行政公文,随到随签字,随到随画圈,川流不息,从未有过积压公文之事,我好羡慕他呀。对了孟达,如果你也来帮我,那就更好了。”

这封怪信,一下子打动了孟达。

当时孟达就想,这个诸葛亮,可不是一般的差劲啊,连个行政公文都摆不平。要不,我过去帮帮他…

孟达竖起反旗,地点是在新城郡首县房陵。反了,去蜀汉那边帮诸葛亮校对公文!

孟达是这么策划的,他竖起反旗之后,魏国这边的特工发现不妙,就会立即出发,前往南阳郡宛县总部,去送情报。情报到了魏国这边最凶的司马懿手中,司马懿就得马上找来通讯兵:“你,马上跑步去洛阳,把这份情报送到…”到了洛阳,魏明帝曹睿就得立即召开常委会——就这么儿功夫,魏文帝曹丕已经死了,轮到了曹丕的儿子,小曹睿明帝当皇帝——会议上会提出无数怪异提案,一项项地举手表决,一项项地否定,最后通过一条决议,再以圣旨的方式送到宛县的司马懿那里。司马懿接旨后谢恩,然后进行战争宣传,调集兵马,还要到处去找粮草。等这些准备工作全部结束,最快最快,也得一个多月。

等过了一个多月,诸葛亮这边早统大军到了,他孟达就算是立了一大功。这么个计算方法,应该不会有问题。但问题还是出了。

问题就出在,孟达坚旗反魏,不过刚刚八天,就见远处尘头大起,浩浩荡荡的雄兵猛将,打着巨大的司马旗号,涌到了房陵城脚之下。城下马上,簇拥出一人,笑咪咪的喊道:“小孟,开门,我知道你那里一缺仨。”

来者,赫赫然是孟达最害怕的司马懿。有没有搞错?他应该一个月以后才来的啊,怎么来的这么快?

说破了答案,孟达可能会很伤心。因为他孟达是小人,所以司马懿才来的飞快。

【3.第三代领导】

但凡脑子糊涂,又心术不正的人,总是会被人盯上。有人盯着这种人,是想从他身上捞一块肥油。也有人盯着他,是生怕被这种人拖累,割去自己身上的肥肉。

这个脑子糊涂的人,就是孟达了。想从孟达身上捞油的是诸葛亮。而紧盯着孟达,防止他从自己身上割肉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只比诸葛亮大两岁。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大混乱时的第三代领导人。

怎么个第三代法呢?前两代就是谁?

第一代领导人,就是董卓。实际上,史家公认的,三国时代就是从汉灵帝死后,董卓入京师那天开始的。那一年董卓已经58岁,虽然德高望重,但交接班这事,不能不考虑。

第二代领导人,就是曹操刘备两个了,他们接过董卓的战旗,杀戮天下,横行四方。说到杀戮,别看董卓名声极坏,曹操善名远扬,但与曹操相比,董卓就象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般清白。单说曹操在徐州屠城,一次就杀掉平民百姓几十万,这种大手笔,董卓想也不敢想。

第三代领导人,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之所以称他们为领导人,是因为他们的智力超群,成为公众认可的领袖。但这些领袖实在是有点太操蛋,第一代领导负责闹腾,第二代领导负责祸害,第三代领导继续折腾。现在,终于轮到诸葛亮和司马懿折腾了。

诸葛亮智力超群,他盯上了小人孟达,想从孟达这里捞一票。不能不说诸葛亮就是狠,如果孟达举旗成功,蜀汉的地盘就迅速向前推进,战争的中心就转到了中原地带,直逼曹魏政权的老巢。但司马懿智力也超群,他也盯着小人孟达,生怕孟达从他的锅里捞走最肥的一块肉。他的卧底一直在孟达身边潜伏,稍有异常,情报就迅速的传报到司马懿的耳边。

孟达那边一犹豫,司马懿这边就已经开始行动了。等到孟达这边下了决心背叛魏国,司马懿已经出发了。饶是孟达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点,他做梦也想不到,魏明帝曹睿智商虽然不高,但这厮占了一个“明”字,知道司马懿是唯一能够让他睡得安稳之人,所以提前授予了司马懿不必向洛阳请示,有事直接调动军队行动的权力。

所以,在司马懿这边,向洛阳上报,等洛阳指示的过程就全都省略了。只不过短短八天功夫,就已经兵临城下。

当时孟达吃惊得,嘴巴大得几乎能吞掉自己的脑袋。

这可怎么办?开门?开门司马懿也不会饶过你,只有拼死抵抗了。毕竟自己在城里,司马懿在城外,只要拖上个二十多天,诸葛亮就来了。

抵抗!孟达在房陵的城外,又筑了一道木栅,木栅上挂了个牌子:闲人勿入,违者罚款。希望司马懿脸皮不要那么厚,人家不欢迎你进来。木栅的外边,三面是河水,一面是山,看你司马懿怎么个攻法。

司马懿乐了,你个孟达,敢跟我玩这个?我一定要赶在诸葛亮到来之前,攻破房陵。

却说诸葛亮此次行动,是非常郑重其事的,希望要一举灭了魏国,行动时就招呼着东吴,大家一起干。所以西蜀和东吴的先头部队,早早就出发了,并在司马懿攻城的时候,来到房陵。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