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民主新论 作者:乔万尼·萨托利

译  者:冯克利 阎克文

目录

中译本第三版译者说明

中译本第二版译者说明

译者说明

序言

上卷 当代论争 1.民主能确有所指吗? 1.1 民主观混乱的时代

1.2 描述和规定

1.3 政治民主和其他民主

1.4 概述

1.5 关于理论的附言

2.词源学的民主 2.1 人民的含义

2.2 群众社会中的人民

2.3 人民的权力与对人民的权力

2.4 有限多数原则

2.5 林肯的公式

3.政治现实主义的局限 3.1 何谓纯政治?

3.2 战争式政治与和平的政治

3.3 克罗齐的事实与价值

3.4 莫斯卡、帕累托和米凯尔斯

3.5 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

3.6 理性主义民主与经验主义民主

4.至善论与乌托邦 4.1 对价值论的误解

4.2 对神话和乌托邦的再认识

4.3 自治与政治上的不可能之事

4.4 理想的作用

4.5 最大化、相反的危险和相反的结局

4.6 革命的神话

4.7 理想与证据

5.被统治的民主与统治的民主 5.1 舆论与民意的统治

5.2 共识问题

5.3 舆论的形成

5.4 公众舆论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

5.5 选举式民主

5.6 参与式民主

5.7 公决式民主和知识

5.8 统治与不可统治

6.纵向民主 6.1 多数原则与少数统治

6.2 多数专制

6.3 选举、择优及择劣

6.4 少数与精英

6.5 少数统治:从莫斯卡到达尔

6.6 寡头统治的铁律

6.7 竞争式民主论

6.8 对反精英论再评价

6.9 多头统治的规范性定义

7.民主不是什么 7.1 对应词、反义词与强度问题

7.2 威权主义、权威与权力

7.3 总体国家、民主和绝对统治

7.4 极权主义

7.5 独裁和一人独裁

8.决策民主论 8.1 政治决策的性质

8.2 外部风险与决策成本

8.3 决策结果和决策背景

8.4 偏好强度和多数原则

8.5 委员会和全体一致

8.6 委员会、参与和民主分配

8.7 合作式民主

8.8 关于理想主义代价的附言

下卷 古典问题 9.什么是民主?定义、证明和选择 9.1 定义是任意的吗?

9.2 对惯例的批判

9.3 作为经验载体的词语

9.4 求证

9.5 比较评价

10.古希腊民主与现代民主 10.1 同名不同系

10.2 直接民主或城邦民主

10.3 新旧个人主义和自由

10.4 近代观念和理想

10.5 认识上的颠倒

11.自由与法律 11.1 政治自由与其他自由

11.2 政治自由

11.3 自由主义的自由

11.4 卢梭的法律至上说

11.5 对自主的批判

11.6 影响递减律

11.7 从法治到立法者统治

12.平等 12.1 一种抗议性理想

12.2 公正和相同性

12.3 前民主的平等与民主的平等

12.4 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环境

12.5 平等主义的原则、对待和结果

12.6 平等的最大化

12.7 自由与平等

13.放任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 13.1 重合

13.2 不幸的时差

13.3 财产与占有性个人主义

13.4 自由主义的定义

13.5 自由主义民主

13.6 自由主义之中的民主

13.7 自由主义之外的民主

14.市场、资本主义、计划和专家治国论 14.1 什么是计划?

14.2 什么是市场?

14.3 资本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14.4 市场社会主义

14.5 民主计划

14.6 民主、权力和无能力

14.7 专家的作用

14.8 科学的统治

15.另一种民主? 15.1 卢梭和马克思的美好社会

15.2 马克思和列宁的国家观

15.3 人民民主

15.4 民主专政论

15.5 民主和爱民

15.6 词语之战

16.意识形态的贫困 16.1 理想的衰竭

16.2 不可避免的与可以避免的

16.3 对观念的无端迫害

16.4 求新癖和超越癖

16.5 结语

中译本第三版译者说明

“代沟”问题,其实也可以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最初看到萨托利这本《民主新论》,是21年前的1988年;动了与友人阎克文先生一起把它译介给中文读者的心思,则是在1990年代初,距今差不多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了。如果今天再问自己是否仍有这份热情,还真的很难说。令人困惑、伤感和沉重的话题,可促后生奋进,令晚辈成熟,却不太适合于霜染鬓须的人了。

个人的变化本不足道。另一种较喜人的变化是,18年前,“民主”仍为一个可怕的忌语;而今天,大家已经在谈论“民主是个好东西”了。至于它好在哪儿,见仁见智,七嘴八舌。既如此,便需要一些谈资,以给民主讨论助兴论,萨托利的这本书,大概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跟萨托利颇有距离的民主理论大家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在出版此书时曾评论说,它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清新与活力。今日世界变化之快,超乎世人想象,能用“几十年不过时”这样的文字来形容一部著作,自是极大的褒奖。《民主新论》英文本问世,距今已有21年,中译本第一版也是15年前的事了,今仍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这么好的出版机构愿意将它再次付梓,足见达尔的眼力是很不错的。

语言一经转换,便会弊病丛生,此乃翻译这一行里的常识。当然这不是替自己的疏忽大意开脱的理由,而只能视为译事宜慎之又慎的告诫。借此次再版之机,我又对全书作了一次校订,发现问题依旧不少,并一一作了订正,欲尽数涤除,实万难矣,只能算是略有改进而已,错讹仍在所不免。如能借各路方家慧眼,来日继续有所纠正,无论于读者于译者,都是求之不得的事。

冯克利

2008年12月26日

中译本第二版译者说明

萨托利的这本《民主新论》,最早读到它是在1988年岁末。当时正值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谈论“新权威主义”之际,在知识同权力之间,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内,重新开启了一个理性的对话而非对抗的过程,而若从“公车上书”算起,这两者的断裂已持续了百年之久。失去理性和价值支持的权力给我们带来的不幸,我想是无须多说的。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读到萨托利极力张扬的“纵向民主”和“精英主义”,与之颇多若合符节者,自然也就生出很多以塞亚·伯林(Isaiah Berlin)所谓的“现实感”;它迫使你在肯定民主价值理念的同时,又要时刻盯住我们的现实,从批评与建设并重的角度去思考宪政制度本土化的可能,对我们的政治传统、既有结构的张力和“可操作性”给予更多的关注。

下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