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斯蒙德・图图照片图片

德斯蒙德・图图

1 部作品

1931年10月7日,南非黑人大主教图图,生于德兰士瓦省教师家庭。德斯蒙德-图图曾在班图师范学院、南非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习,1954年毕业后先后任教员、讲师和牧师等职。1975年任约翰内斯堡英国圣公会教长,次年任莱索托王国主教[1] 。1978年任南非教会理事会秘书长。1983年6月任“全国论坛”十六人委员会委员。一贯支持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抨击南非当局的种族主义政策和镇压黑人的野蛮行径,呼吁国际社会对南非施加压力和实行经济制裁。 1984年10月,图图被挪威议会诺贝尔委员会授予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表彰其用非暴力方式反对南非当局种族歧视政策的斗争。1985年2月在约翰内斯堡宣誓就任南非第一位黑人大主教。还获得纽约神学院神学博士、伦敦大学皇家学院院士、英国坎特布雷大学教会法规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等荣誉学位和称号。

作品列表 作者推荐
/gw/9079/德斯蒙德・图图照片图片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作者:德斯蒙德・图图 | 完本

南非曾是一片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最为深重的土地,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黑人与白人之间堆叠了数百年的压迫、仇恨和冤冤相报的杀戮。幸运的是,南非不仅有曼德拉这样的伟人,还有改变了南非甚至也改变了世界的“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作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向世界解答了南非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何以在“纽伦堡审判”和“全民遗忘”之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以赦免换取罪恶真相的完全披露,实现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和解,走出以血还血的漩涡,走出撕裂的历史。书中有诸多怵目惊心的悲惨故事,以及因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无处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恶、凶残、麻木的同时,也展现了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闪光。 修复未来,南非的创举,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思维。无论国家或是个人,勇于揭开历史的疮疤,挤出淤积其中的脓血,才能真正康复,真正迎接全新的未来。每个国家在其转型过程中都会有些灵魂式的人物。南非何其幸运!1991年,白人作家纳丁·戈迪默女士因为反种族隔离作品《七月的人民》获诺贝尔文学奖。1993年,黑白双星曼德拉和他的政治对手德克勒克作为促进族群和解的典范,一起走上诺贝尔和平奖领奖台。而在此前近十年的1984年,本书作者图图因为反对种族隔离而成为南非首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于次年成为南非开普敦首位黑人大主教。

/ls/8993/

狗日的战争

作者:冰河 | 完本

狗日的战争1、狗日的战争2、狗日的战争3、狗日的战争4.苍凉大结局全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河南板子村的农民老旦,被国军抓了壮丁,稀里糊涂地去抗日;残酷的战争,将怯懦恐惧的老旦,一夜之间变成凶狠残暴的杀人机器,在战场上一战成名。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大仗、硬仗、狠仗一路打过来,伤痕遍体,成为抗日英雄。1945年,日军投降,次年国共内战爆发。在淮海战役中,老旦被解放军俘虏,改造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倒戈杀向昔日战友,在兄弟相残的痛苦中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新中国成立,老旦荣归故里,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告别妻儿,再次应征入伍,在异国战场继续他的杀戮生涯。漫长的战争硝烟终于散尽,老旦带着残缺之躯幸存下来,而真正的折磨才刚刚开始:一场一场的历史浩劫接踵而至,老旦裹挟其中,找不到敌人,也找不到战友,最终被揪上了批斗台,在迷茫不解中迎来了比战争更加残酷的宿命…在这个火热的盛夏里,作家冰河的军事小说《狗日的战争》横扫书市,销售火爆,走进任何一家书店的军事小说区,读者都能看到这本书的堆头。而出版方上海读客图书更是打出了“反战小说”的旗号,让这部小说区别于以往所有的军事小说,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因为本书作者的名字叫“冰河”,于是很多网友笑称:中国的军事小说要进入“冰河时代”了。黄家冲是这乱世的隔绝之地,没有炮声,没有空袭警报,也没有消息吓人的报纸。只有青山绿水,腊肉烧酒,清晨的鸟叫虫鸣,傍晚的炊烟飘散;这是腊月的热炕头,是上天的恩赐;这一切又理所应当,板子村就活下他和二子,阎王怎忍心斩尽杀绝?老旦开始猜想结束的日子,它遥遥无期,又似乎不会太久,谁赢了,总要让老百姓过活吧?而这念头又令他沮丧,大山里酒肉再好,炕头再热,终是他乡的,是苟且的,是沾着泪的,是半夜里总闭不上眼的。 听到海涛带来的消息,老旦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得回去了。历时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消息传来,老旦和很多战士一样,以为漫长的战争终于结束,天下要太平了…… 老旦带着赫赫军功荣归故里,与翠儿和孩子团聚,平静的生活似乎已经来到。可没多久,他又收到部队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的命令。为了家中不易的日子,为了浴血而来的尊严,老旦回归38军,重返战场。而这一次,老旦遭遇到了战斗生涯中最严酷的摧残,失去了一条胳膊和一只眼。当已成残废的他幸存回国,一场场的历史浩劫又接踵而至,这位百战英雄迎来了他不可逃脱的宿命…… 敬请阅读《狗日的战争4.苍凉大结局》

/xd/8549/

这边风景

作者:王蒙 | 完本

小说以196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四清”运动背景下,讲述了伊犁地区跃进公社爱国大队发生的一件粮食盗窃案,进而暴露出农村的阶级斗争以及“苏联修正主义代理人”煽动裹挟数万边民外逃等政治斗争的叙述,但却格外地突兀、不自然和空洞、虚假,充满了生编硬造的痕迹,很难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小说主人公伊力哈穆进入到日常生产生活的境遇时,现实中的血肉丰满,魅力四射;当阶级斗争的政治生活境遇时,却让人感到干瘪、缺乏灵气和精魂。他能深入底层生活,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一颗平等尊重的心态去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民族之间的水乳交融之情。作品中的政治生活叙事完全游离于农民的日常劳作和生活之外,成为一种外来的东西;犹如一首优美歌曲的旋律中,突然切入了一段噪音,格外刺耳。我找到了,我发现了:那个过往的岁月,过往的王蒙,过往的乡村和朋友。黑洞当中亮起了一盏光影错落的奇灯。 虽然不无从众的嘶喊,本质上仍然是那亲切得令人落泪的生活,是三十岁、三十五岁、四十岁那黄金的年华,是琐细得切肤的百姓的日子,是美丽得令人痴迷的土地,是活泼的热腾腾的男女,是被雨雨风风拨动了的琴弦,还有虽九死而未悔的当年好梦。 也曾有过狂暴与粗糙,愚傻与荒唐…你仍然能发现作者以怎样的善良与纯真来引领与涂抹那或有的敌意,以怎样的阳光与花朵来装点那或有的缺失。那至少是心灵感受与记载的真实,是艺术与文学的映照与渴求,是戴着镣铐的天籁激情之舞。抬望眼,仰天长啸…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kb/9578/

作者:斯蒂芬·金 | 完本

《它》一书由[美] 斯蒂芬·金所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它》于1986年在美国出版,迄今已逾30年,魅力经久不衰,由华纳兄弟改编的同名它电影将于2017年9月上映。写给每个曾经当过孩子的大人 童年自有其甜蜜之谜,确认了死亡的真实,界定了勇气与爱。 往前看也得往后看,每个生命都在仿效永恒,犹如转轮 惊悚小说王者中的王者斯蒂芬·金长盛不衰之作 作品全球销量超过3.5亿册 美国影视业孜孜以求的故事贩卖机 故事发生在美国缅因州小镇德里。 一个雨天,威廉给弟弟乔治做了艘纸船,弟弟高高兴兴出门去街上放船,不久后却惨死在下水道口。接下来镇上不断有小孩失踪或夭折,警察的搜寻却毫无结果。 威廉的父母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对威廉不闻不问。 暑假里,难过而孤独的威廉与六个在学校不受欢迎的孩子组成了"窝囊废俱乐部"。小伙伴们发现他们几乎都曾见过一个诡异的家伙--"它"。"它"变化多端,有时是 拿着气球的小丑,有时是巨鸟,有时是排水管内的低语和汩汩冒出的鲜血……*不变的是,"它"每次在德里出现,都会夺走数十个孩子的生命。 "窝囊废俱乐部"决定向"它"宣战。重创"它"之后,七个孩子约定,若"它"再次出现,他们会重新聚首,直面邪恶。 孩子们一个个离开了德里,除了迈克。离开的六个孩子长大后事业顺风顺水,成功得几近诡异,分别成为作家、建筑师、服装设计师、会计师、电台主持人和车行 老板。他们仿佛从记忆中删除了德里,删除了那个夏天。 二十七年后,电话铃声响起,仿佛命运的召唤。只是,这次有人缺席,他用尽*后的力气,在镜子上写下一个鲜血淋漓的大字:它。第 一 部 过往的影子   第一章 洪水之后(一九五七)   第二章 节庆之后(一九八四)   第三章 六通电话(一九八五)   德里:插曲之一   第 二 部 一九五八年六月   第四章 本·汉斯科姆摔了一跤   第五章 威廉·邓布洛打击魔鬼(一)   第六章 失踪者之一:一九五八年夏天纪事   第七章 荒原上的水坝   第八章 乔治的房间和内波特街的房子   第九章 清洗   德里:插曲之二   第 三 部 长大后   第十章 重聚   第十一章 旧地重游   第十二章 三位不速之客   德里:插曲之三   第 四 部 一九五八年七月   第十三章 末日大战   第十四章 相簿   第十五章 烟洞   第十六章 埃迪的骨折   第十七章  另一个失踪者:帕特里克·霍克斯泰特之死   第十八章 牛眼弹弓   德 里:插曲之四   第 五 部 除魔仪式   第十九章 守候之夜   第二十章 循环终结   第二十一章 城镇地底   第二十二章 除魔仪式   第二十三章 逃出   德里:最后的插曲   尾声:威廉·邓布洛打击魔鬼(二)“在哪里?”本问,声音很小。   贝弗莉感觉心脏在太阳穴噗噗直跳。她带着他们踏上狭窄的走廊,经过父母的卧室来到尽头的浴室。她推开门,匆匆走了进去,将洗手池的链子拉起来,接着 退回本和埃迪之间。镜子、洗手台和壁纸上的血已经干成茶色。贝弗莉盯着那些血迹,因为她忽然发现看着血比看着同伴容易。   她听见一个小小的声音说:“看到了吗?你们有谁看到了?有没有?”她几乎不敢相信是自己在说话。

喜欢该作者的人也喜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