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照片图片

季羡林

3 部作品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作品列表 作者推荐
/xd/8737/季羡林照片图片

季羡林谈人生

作者:季羡林 | 完本

季羡林百年诞辰精装图文纪念版中的一本,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由武汉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 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本书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耄耋老人谈对人生的感悟。在这里,你的心灵将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季羡林先生以北人治南(南亚之学)、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季羡林的散文精髓是“真情”,情感的纽带把他和环绕着他的人情物事连接了起来,把今时今日和往时往日连接起来,文字再朴实不过,情感再真纯不过。他建造的文学宝塔,带有繁丽多姿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复调散文。钟敬文如此评介:“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再恰当不过。 希望在你们身上 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之美 三论人生 禅趣人生 一寸光阴不可轻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成  功 虎年抒怀 新年抒怀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写我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清塘荷韵 漫谈伦理道德 尊师重道 谈礼貌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与虚伪 容  忍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论压力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开卷有益 我最喜爱的书 广通声气 博采众长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我的考证 谈 翻 译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实话实说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学习吐火罗文 十年回顾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千禧感言 赋得永久的悔 爱情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追梦 人间自有真情在 迈耶一家 我的老师们 怀念乔木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哭冯至先生 回忆陈寅恪先生 记张岱年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梦萦未名湖 怀念西府海棠 二月兰 夹竹桃 马缨花 神奇的丝瓜 听雨 不完满才是人生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走运与倒霉 毁  誉 世态炎凉 牛棚杂忆——缘起 老少之间 八十述怀 九十述怀 老年谈老 养生无术是有术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后记——季羡林散文之美

/xd/8738/季羡林照片图片

季羡林散文集

作者:季羡林 | 完本

季羡林全集,季羡林文集,黄 昏 年 柳暗花明又一村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胡适先生是一个好“朋友” 是一个好人 缘分与命运 赋得永久的悔 论博士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追求一个境界 印度寓言自序 老子在欧洲 谈翻译 一个故事的演变 梵文《五卷书》: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 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上看寓言和童话 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中国文学在德国 谈梵文纯文学的翻译 “猫名”寓言的演变 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与印度传说 印度寓言和童话的世界“旅行”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罗摩衍那》浅论 《罗摩衍那》初探 漫谈比较文学史 新疆与比较文学的研究 应该重视比较文学研究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 ——读书札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新版序 我和比较文学 ——答记者问 比较文学随谈 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相得益彰 关于葫芦神话 跨越国界的民间故事 汇人世界文学研究的洪流中去 佛经故事传播与文学影响 《罗摩衍那》在中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外国文学研究应当有中国特色 展望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比较文学论文集》序 文化交流与文学传播 资料工作是影响研究的基础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诗律 原始社会风俗残余 ——关于妓女祷雨的问题 罗摩衍那 五卷书 比较文学的“及时雨” 东方文学研究的范围和特点 比较文学与文化交流 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 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的七个问题 文学的经与纬 比较文学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少数民族文学应纳入比较文学研究的轨道 《五卷书》在世界的传播 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与中国戏剧发展 之关系 说“嚏喷” 广通声气博采众长 比较文学之我见 对于X与Y这种比较文学模式的几点意见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自序 季羡林文集第二卷散文(一) 季羡林文集第二卷散文(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卷糖史(一) 季羡林文集第十卷糖史(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三卷序杂文及其他(一) 季羡林文集第十三卷序杂文及其他(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六卷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翻译(一) 季羡林文集第十六卷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翻译(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二卷吐火罗文研究 季羡林文集第六卷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 季羡林文集第三卷印度古代语言 季羡林文集第五卷印度历史与文化 季羡林文集第七卷佛教 季羡林文集第四卷中印文化关系 季羡林文集第十一卷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一)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三)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四)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五)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六上)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六下)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七)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东方么?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从西方么?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从南方么?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 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

/xd/8736/季羡林照片图片

我的路

作者:季羡林 | 完本

我的路 MY WAY 作者:季羡林 《我的路》是季羡林先生具有励志意义的人生独白。季先生的求学与就业经历,对当下的青年读者来说,是一部非常合时宜的励志作品。他从山东一个穷困的山村走出来,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虽时隔多年,然而他考上名校(清华大学),出国留学(赴德),后回国求职(于北大任教),这一段时间的人生轨迹,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走的路。《我的路》是季羡林先生“致青春”的一本书。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努力,希望这位勤奋的老知识分子、老留学生在向各位青年读者分享自己这段“人生路”,能感染和指引更多的人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季羡林先生用真实、质朴的笔触,重述自己的多彩人生路,真实展现了其一生的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世界。他从一个也曾叛逆的贫穷少年成长为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没有显赫的身世或辉煌的背景,也曾迷惘孤独,也曾雄心壮志,一生坎坎坷坷而又多姿多彩。   季羡林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种语言,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我的路》以季羡林先生的成长为时间脉络,从中小学、大学、留学、就业等多个阶段,从“民国”到“二战”,从“乡村”到“欧洲”,名校、出国、求职、语言学习、人生思考……全景展现其独特的人生经历。除《清华园日记》外,本书还有《留德日记》首次曝光。他不愧是在圈子里打拼了多年的人,一直保持着僵硬的微笑。   “你,你的梦想是什么?”那年她在风中,笑得一脸灿烂。   一些东西在他的心里轻微地碎裂开来,他还来不及感到痛楚。   人群发出嘈杂的声音,像极了那天楼顶上呼呼的风声。他在一个人潮涌动的夜晚告别了她,而他和她年少的梦想,也永远地丢失在那个夜晚,再也找不回来。第一章 懵懂小时代 开始认字 进入一师附小 转入新育小学 新育小学的教员和职员 在新育小学学习的一般情况 看杀人 国文竞赛 一次失败的“造反” 偷看小说 进入正谊中学 我的几个老师 在济南高中 荣誉感继续作美 毕业旅行筹款晚会 第二章 逐梦清华园 记北大一九三〇年入学考试 报考邮政局 考入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门课程 《清华园日记》节选 梦萦水木清华 世纪清华 第三章 负笈德意志 留学热 天赐良机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满洲车上 在哈尔滨 过西伯利亚 在赤都 初抵柏林 哥廷根 道路终于找到了 两年生活 章用一家 汉学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我的老师们 学习吐火罗文 反希特勒的人们 伯恩克一家 优胜记略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别哥廷根 《留德日记》节选 赴瑞士 同使馆的斗争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船上生活 从西贡到香港 梦萦未名湖 回到祖国 思想斗争 终于找到了学术上的出路 眼前充满光明 陷入会议的漩涡 梦萦未名湖 《牛棚杂忆》节选 我和北大 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 第四章 我的这些年 重返哥廷根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芝兰之室 我和外国文学 论博士 论教授 《我的学术总结》节选 我们面对的现实 谈老年 当时只道是寻常 九三述怀 后记:一个老留学生的话

喜欢该作者的人也喜欢
正在加载